太原 今天(周一) 9~23℃

致远 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特色品牌» 致远 讲堂

致远·讲堂丨自动化与软件学院邀请杨家海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互联网技术——诞生、演进及未来发展趋势》专题报告

2024-12-25
  

2024年,全球互联网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历程,而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也迎来了第三十个年头。这三十年间,世界因互联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更是在这股浪潮中踏浪前行,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局部领先者的伟大跨越。在数字化浪潮澎湃、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拓展他们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领域,深入理解互联网背后不断演进的核心技术及其对未来的影响,自动化与软件学院于2024年12月25日下午16:30,在求真楼知行报告厅成功举办了第23期“致远·讲堂”。我们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的杨家海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题为《互联网技术——诞生、演进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吸引了学院百余名师生踊跃参加。

在报告会上,杨家海教授引领我们穿越时空之门,清晰地回顾了互联网从20世纪60年代末那个尚处于雏形阶段的“阿帕网”逐步发展至今的宏伟历程。从最初仅为军事通讯提供保障,到后来深入学术科研领域,再到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普及,以及如今与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见证了人类智慧与科技进步的辉煌。通过杨家海教授的深入讲解和梳理,我们仿佛沿着一条时间线,触摸到互联网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从而更加系统和全面地理解其演进的轨迹,拓宽了我们在互联网领域的知识视野,使我们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使用者,而是成为了解其背后发展故事的探索者。

接着,杨教授为我们详尽地梳理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首次拨号连接,到90年代中期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再到新世纪以来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不仅填补了我们知识体系中的空白,让那些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更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杨教授对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核心技术的阐释都准确无误、细致入微,无论是早期难以理解的网络连接技术原理,还是后期复杂多变的互联网应用架构,都能在他的讲解下化繁为简,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引用的数据和案例详尽且权威,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考究和验证,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随后,杨教授将讨论的焦点转向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深层联系。以 chatGPT 为案例,杨教授深入剖析了互联网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chatGPT 作为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成果,正如杨教授所强调的,若非互联网提供的庞大数据资源,类似 chatGPT 这样的语言模型将无法达到当前的水平。这一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使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了技术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潜力。杨教授通过比较国内外 AI 技术的应用情况,引导学生以更全面、辩证的视角审视科技发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应用 AI 技术,充分利用其优势,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科研工作,助力提升科研能力,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在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之后,杨教授将目光转向了充满无限潜力的未来。他说道:“三十年前,我们的一个梦想是让中国的每一个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上互联网。今天我们的希望是让中国的每一个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大模型联网互相交流,走向充满机会和希望的未来。”这番话不仅仅是对技术进步的美好憧憬,更体现了杨教授对师生们深切的关怀和热切的期望。他希望我们能以这一愿景为动力,奋勇拼搏、不懈探索,齐心协力将这一充满魅力的愿景转化为现实,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浪潮中书写我们的辉煌篇章,为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临近结束,在场师生与杨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杨教授耐心倾听并详细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最后,郭威副院长对杨教授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精彩总结,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此次报告会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报告会为我院学子提供了一个接触前沿学术知识、拓宽学术视野的优质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院师生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嘉宾简介:

杨家海,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化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计算机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重大专项、重点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纵向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6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是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究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及IEEE协会高级会员、CCF并行与分布计算专委会委员、北京市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空间测绘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是两个重要的SCI检索源期刊:John Wiley & Sons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 Management(IJNM)和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TNSM)的编委。荣获清华大学第十八届“良师益友”称号。

撰稿|张钊洋    

一审|范晓宇    

二审|李登春    

三审|王 莉